• <tbody id="pj4t9"></tbody>
      1. <li id="pj4t9"></li><th id="pj4t9"></th>
        <th id="pj4t9"></th>
      2. 黃榮懷:提升數字素養:從容應對人工智能發展新浪潮

        來源:中小學管理 2024-05-22 16:00:34 所屬欄目:專家觀點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對新興技術的迭代更新以及學習與生活環境的深刻演變,不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培養數字素養與技能都是其適應世界快速變化的關鍵鑰匙,也是其實現終身學習、擁抱未來社會的必要條件。

        本文大概

        讀完共需

        分鐘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對新興技術的迭代更新以及學習與生活環境的深刻演變,不論是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而言,培養數字素養與技能都是其適應世界快速變化的關鍵鑰匙,也是其實現終身學習、擁抱未來社會的必要條件。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就強調要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 2022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科”“技”并重地培養全體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同年,教育部關于《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的發布為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指明方向。[2] 

        為促進師生從容地擁抱數字時代,本文在探討培育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時代價值以及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的現實困境基礎上,提出促進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養成的關鍵要義,以期為中小學??茖W有效地推進數字教育、提升育人質量提供參考。

        一、充分理解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的時代價值

        智能技術鏈式突破對教育系統產生沖擊性影響,無論教師、家長還是社會各界都需要適應教育教學理念的變革,包括對于知識、學習、課程和教學等認識的根本性改變。具體而言,一要形成眾創共享的知識觀,明確每個個體都是知識的生產者與傳播者;二要形成智聯建構的學習觀,在智聯融通的學習環境中更加主動地進行深度學習;三要形成融通開放的課程觀,推動課程從單一孤立、完全預設的群體性課程走向綜合多樣的個體式課程;四要形成人機協同的教學觀,在推動教師與人工智能共存、共教、共學的基礎上,保持人類自身的主體性價值與角色能動性。在此背景下,對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培育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積極響應智能時代公民數字勝任力培養的訴求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對勞動力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引發了人們對自身職業前景和就業問題的普遍擔憂,讓人們直觀真切地感知和體驗到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深遠影響。對學生而言,傳統學習方式中大量的知識記憶和重復性的技能訓練已難以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需將培養學生的數字勝任力置于重要地位,如此才能使學生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適應力和競爭力,從容應對智能時代的挑戰。提升數字勝任力包括提升學生的信息和數據素養、數字溝通與協作能力以及數字創新能力,具體表現為能夠有效瀏覽、搜索、評估和管理數字內容,能夠利用數字技術進行交互和協作,能夠整合現有知識與信息進行創新表達。

        2、全方位適應與人工智能,技術協同教學的新型環境

        隨著教育數字化的持續推進,人類教師與人工智能技術將呈現出協作互補的關系,教師需要逐步適應與人工智能技術共同教學的新型環境。在備課環節,智能技術的融入有望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如智能備課工具能夠結合學生的個人特征與學習水平進行學情分析,向教師提供適切的教學方案,真正幫助教師做到“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環節,智能教學工具可以協助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指導,并依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課堂反應提供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在課后環節,智能評測系統可以輔助教師批改作業與測試題等,并生成學習數據分析報告,同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擴展資源。上述與人工智能協同的多個教學環節都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才能有效選擇和使用智能技術,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3、有效開展數字技術賦能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實踐

        智能時代的教育錨定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有效教學,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高階能力培養,與“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高度契合,共同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尤其是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思維品質的發展。為了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數字化思維和數字應用能力,能夠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設計,通過相關的學習活動或支架引發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中;同時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數字資源和工具實現知識的遷移貫通,建立個人的知識網絡。

        二、全面梳理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現實困境

        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然而綜觀當前,我國師生在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養成方面還面臨諸多現實問題。

        1、數字化變革教育的理念在學校傳播有待加強

        放眼全球,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共識,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探索利用數字技術推進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但在一線教育教學實踐中,數字化變革教育的理念尚未得到廣泛傳播,理念與實踐之間存在落差。首先,部分學校還未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納入教育發展的整體考量,缺少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前瞻性規劃。其次,年輕一代的學生雖然掌握數字技術的基本操作,但參與的數字化娛樂活動過多,如偏向短視頻瀏覽、網頁內容復制、拍照搜題等被動性使用,而在作品創作、與專家互動等方面的主動性參與不夠。最后,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滯后,無法有效開展數字化教學,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部分教師缺少對數字化教學理念的價值認同以及嘗試改變自身教學的主動性,逃避或拒斥利用智能技術改變教育教學;二是教師雖然在客觀上認識到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中發揮的重要效用,但缺乏充分的時間和精力理解與適應數字化技術環境;三是教師缺乏將智能技術與教學深度整合的能力,僅停留在對數字工具的淺層次操作應用上,未對數據的教育價值進行深度挖掘。

        2、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在學校的養成機制有待完善

        學校需要通過完善的養成機制來提升師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一方面,從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角度來看,部分學校在培育體系建設中還存在重視度不夠、系統化不足、滯后性突出等問題。一是學校數字素養與技能相關培訓內容簡單化和機械化,局限于軟件操作和簡單編程等初級技能訓練;二是雖然我國已發布信息科技課程標準,但因學校長期缺乏引領指導,使得信息科技課程仍存在地位邊緣化、開設質量參差不齊、實施效果不佳等現象。[3] 另一方面,從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研培體系建設與教學實踐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一是研培內容適應性不強,有關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的內容多以碎片化的政策解讀或經驗分享為主,缺乏連貫的目標設計與進階規劃;二是研培形式針對性不足,現階段培訓以大班授課或專家報告為主,側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體驗式、互動式、實踐式的培訓。

        3、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校內外支撐服務體系有待健全

        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是一項全方位、系統性工程,雖然當前部分地區與學校已充分重視并展開探索,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仍然普遍存在支撐保障體系不完善的現象。首先,適應性的技術支持不及時,專業服務不到位,影響教師的有效教學實踐。其次,師生數字素養評價體系不完善,如在評價內容上,過于強調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缺乏對數字化教學與創新等高階能力的綜合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存在數據來源單一、過程性數據缺位等問題;[4] 在評價應用上,未能有效利用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再次,激勵機制有待優化,如部分學校尚未或僅是簡單化地將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相關內容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未與職稱評審、專業發展、薪酬待遇等合理關聯,難以有效激發教師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的內驅力。最后,校內外協同機制有待加強,如學校間的合作與優質資源共享機制不成熟,缺少交流研討、觀摩學習等活動,致使優秀教學案例、優質數字教學資源等內容無法實現共享互補。

        三、準確把握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養成的關鍵要義

        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管理者從頂層設計、教師培訓、課程設置、評價機制建立、家校社企協同機制完善等多維度進行全面規劃和有效推進。

        1、提升學校管理者數字化領導力,引領數字素養與技能養成體系建設

        學校管理者的數字化領導力是決定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上限因素。

        首先,學??梢越M建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工作專班。專班中應當包含師生代表,在掌握學校數字化成熟度、師生數字素養現狀以及真實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實施學校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規劃。其次,學校應建立健全數字素養相關的激勵機制。如將數字素養納入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中賦予相應權重;舉辦創客競賽以及面向師生的數字教育成果獎評選等多樣化活動,并通過建立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機制,鼓勵師生積極投入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各項活動。此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學校管理者數字化領導力的專項培養,如組建專家團隊,為學校管理者提供相關的系列培訓和咨詢服務;為每所學校量身定制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方案,并提供持續性的支持與指導,等等。

        2、強化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實效,促進技術與教學場景深度融合

        學校應創新應用場景,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教育的全方位、全流程,通過優化培訓模式,引導教師深化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鼓勵教師積極體驗智能技術等方式,協同推動教師數字素養提升。

        首先,優化教師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模式。一方面,學校需依據教師的個性化需求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在培訓中注重“用中學”和因地制宜的遞進式設計,綜合應用在線培訓、工作坊、同行互助等多種形式,引入更多的案例研究和實際應用演練,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數字教育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學校在培訓過程中應強調人機共教過程中的情感補位,引導教師在教學中保持人類的主體性價值與角色能動性,為學生提供真誠的陪伴與個性化的輔導。其次,學校應引導教師對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常態化應用,將其深度融入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環節以及教師研修、課后服務、家校溝通等育人場景,充分釋放數字教育資源的普惠、倍增、溢出效應。再次,鼓勵教師積極體驗、探索與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是知曉原理,即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識和原理;二是賦能學習,即學會利用人工智能來學習,提升學科能力和教學能力;三是優化教學,即嘗試利用人工智能開展教學,發揮其對教育教學的積極作用;四是交流分享,即開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主題教研活動,分享應用經驗,挖掘其教育效益。

        3、優化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機制,提升學生智能時代的勝任力

        學校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工作的核心落腳點在于育人,為此應多措并舉提升學生智能時代的勝任力,促進學生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健康成長。

        首先,有效落實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學校需要整體規劃信息科技課程的實施方法與途徑,保證課程的開設質量;配備專業信息科技人才作為專任教師,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復用的學習資源與工具;優化信息科技課程開設的環境,如專用教室和實驗室等。其次,促進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內容的跨學科融合。學校應鼓勵并集合多個學科教師開展聯合教研,將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相關內容有重點、有區別地融入各個學科與學段,進行跨學科內容的整體設計。學校還可以探索數字素養培育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有機結合,采取專題教育、主題活動等方式融合地方特色開發相應課程。再次,因校制宜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學??梢愿鶕嶋H情況與師生需求,利用學科融合、課后服務、趣味競賽等多種方式,強化對學生的人工智能意識、思維、觀念與能力等內容的培養。最后,引導提升學生的數字化自主學習能力。學??梢怨膭钜龑Ы處熢谄綍r的課堂教學中引入主動學習圈方案,通過動機激發、目標設定、機會獲得、遷移應用、可視分享等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5]同時鼓勵學生開展項目式、探究式、協作式學習,引導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個性化、場景化、交互式等學習支持功能進行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習慣。

        4、構建常態高效的評價反饋機制,保證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進階

        推動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進階,關鍵在于構建連續性跟蹤和多維度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

        首先,建立適用、高效的數字素養與技能評測工具。學??梢曰谧陨淼臄底只脚c師生特點,結合相關數字素養標準,形成多角度、立體化的評價框架,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研制評測工具。其次,開展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常態化測評。學??梢越Y合數字化學習環境的特點,運用在線測試、項目評估、電子檔案袋、學習數據分析等多種手段,動態追蹤并采集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成長進階數據,以準確描繪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發展軌跡;同時設計引導性的自我評價工具,幫助師生定期反思自身數字素養與技能的發展狀況,設定個人成長目標,形成自我驅動的學習循環。再次,為師生提供即時、具體、全面的評價反饋。學??蔀閹熒峁┛梢暬臏y評報告和個性化的提升建議,同時為數字素養薄弱的師生提供專項支持輔導,以促進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精準提升。[6]

        5、構建家校社企多元協同機制,打造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新格局

        整合學校、家庭、社區及企業資源,形成跨領域、跨層次的聯合培養體系,為師生提供立體化、開放型的數字學習和成長環境,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數字素養與技能以及應對數字時代挑戰的能力。

        首先,深化校際合作與交流機制。如可以建立校際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聯盟或教育共同體,組織定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教育交流會議或聯合教研活動,邀請各校教師就相關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與國際學校進行交流,開展遠程合作項目,為師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機會;與高校建立合作或舉辦跨校的數字素養夏令營等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平臺。其次,強化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學校一方面可以建立數字家長學校,利用在線講座、互動論壇等形式提供家庭教育指導資源,提升家長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引導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字應用習慣;另一方面,通過舉辦親子數字素養工作坊、家長課堂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和支持學校的數字教育理念與實踐,共同監督和促進學生數字素養與技能的養成。再次,充分整合利用社會數字資源。學校應主動加強與圖書館、科技館和博物館等單位的聯系溝通,依據不同基地的資源情況聯合開發數字素養相關的社會實踐課程;同時聯合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普及項目,如鼓勵學生擔任“數字素養小講師”,以此惠及更多人群。最后,積極與科技公司開展深度合作。學校一方面可與相關企業合作,在校內建立聯合創新實驗室,為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提供實踐場所與持續有效的技術支持,滿足師生多元化的數字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可組織師生參觀探訪企業研發中心,親身體驗前沿智能技術的魅力,了解數字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以鮮活的實踐案例豐富學校數字素養與技能教育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31)[2024-03-28].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 教育部關于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EB/OL].(2022-11-30)[2024-03-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3] 吳砥,朱莎,王美倩.學生數字素養培育體系的一體化建構:挑戰、原則與路徑[J]. 中國電化教育,2022(7):43-49+63.

        [4] 胡小勇,李婉怡,周妍妮. 教師數字素養培養研究:國際政策、焦點問題與發展策略[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4):47-56.

        [5] 黃榮懷. 人工智能正加速教育變革:現實挑戰與應對舉措[J].中國教育學刊,2023(6):26-33.

        [6] 宋靈青.我國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實然狀態與突破路徑——基于全國9405名中小學教師的測評[J]. 中國電化教育,2023(12):113-120.

         

        作者:黃榮懷,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小學管理》2024年第5期、“中小學管理雜志社”公眾號

        標簽:人工智能

        版權申明:本網站內容均為本站原創文章或網友轉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管理員刪除,轉載亦請申明來源.

        上一篇:什么是產教融合課程、評審標準及建設體系
        下一篇:黎加厚:生成式人工智能對課程教材教法的影響

        啦啦啦在线直播免费观看_是您快速了解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最新信息的好幫手!_亚洲一区二区网站_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福利
      3. <tbody id="pj4t9"></tbody>
          1. <li id="pj4t9"></li><th id="pj4t9"></th>
            <th id="pj4t9"></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