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的將來,每個孩子都會擁有人工智能‘發小’、‘閨密’,這類AI智能學伴將協助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提供更為實時、客觀、準確的評價。”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標組組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技術學院院長熊璋教授在近期召開的“2024數智未來:開放 共享 創新第三屆青少年互聯網大會”上接受專訪時坦言,期待未來研發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工智能“發小”和“閨蜜”,陪伴中國下一代健康成長。
事實上,AI Agent(人工智能體)正在成為大模型未來的入口。而這個入口背后帶來的交互改變,正在廣泛地影響每一個人。
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寫道,作為下一個平臺,Agent徹底改變了應用軟件的打開方式,是一次影響深遠的交互革命。用戶將不再搜索網站,不再登錄生產力網站,不再去網站購物,而是一律委托給Agent。
熊璋則認為,AI Agent是一種新質生產力,為未來學校教學教育賦能。未來一定要保證教育的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新生態是自主可控、自立自強的,要建設從應試教育走到數字教育的新路徑。
人工智能體AI Agent到來,未來校園長什么樣?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的學校形態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熊璋描繪了未來學校發展的三個關鍵層次,包括個性化助理的普及、定制式課堂的推廣以及素養導向評價體系的建立。
首先,未來的學校將為每位教師、學生和校長配備個人助理,這些助理之間互聯互通,形成一個高效的信息網絡。通過這些助理,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校長能夠全面了解學校運行狀態,而學生則可以獲得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這種實時的、數字化的管理方式將極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個人助理的助力下,未來的課堂將實現定制式教學。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熊璋表示,“我們要讓青年人在應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認識到科技創造的價值,激發他們的內生學習動力,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專業學科交叉融合,以問題為導向,創新理論和方法,破解工程技術的難題,而不是停留在簡單地獲取知識、解決作業這些問題上。”
熊璋強調,沉浸式學習和虛擬學習方式也將成為未來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體驗真實的學習過程,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除了教學方式的變化,在教育評價方面,學校也可以采取更合理的標準。
熊璋坦言,未來的學校還將采用素養導向的評價體系。傳統的以考試和作業為主的評價方式將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素養發展的評價體系。通過教室內的攝像頭等智能設備,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學生的微表情和交流情況,從而更加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表現。這種評價方式將更加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素養評價,以更加全面、客觀的方式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潛力。
同時,未來學校還將為學生提供泛在的知識平臺和學習平臺。這些平臺將匯聚幾乎所有的知識、學習場景和實驗場景,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通過這些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知識和信息,實現個性化、自主化地學習。學校和家長也將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平臺提升自我。
此外,全程人工智能賦能將貫穿教育全過程,從輔助教學、管理到研究等各個環節。通過智能化技術實現精準教學、智能管理、智能評價等功能,提高教育效率和質量。AI技術也將助力教育公平,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2023年5月,教育部聯合18個部委發布了《關于在中小學強調科學教育的規劃和綱要》??茖W教育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營造科學文化氛圍的重要基礎。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反映了對科學教育內涵的新認識,凸顯了科學教育在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作用,是構建大科學教育格局、推進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熊璋認為,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與技能也是新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隨著數字化教育的深入發展,教師和學生需要具備更高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因此,加強數字素養與技能教育成為當務之急。
堅持科學教育和數字教育是新生態建設的根本方向。科學教育和數字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有助于推動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教育部門應加強對科學教育和數字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推動其在中國教育新生態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教育部信息科技課標組組長熊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