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介紹
(一)建立并有效使用“魔法評價”閉環系統
建校初期,借助 “智慧校園”建設,以學生行為規范與學業表現為內容,以數據思維與成長建模為創新,利用先進的云平臺,從速建構起跨終端、全時空、多角度的學生成長智慧評價系統,并以此對學生的“課程學習”“品行習慣”“集體表現”3大板塊、17個維度、140項成長指標進行實時評價。其間,以一支 “魔法棒”為起點,結合智能終端,以積分超市和兌換機為終點,形成“魔法評價”閉環,使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下的“互聯網+評價”成為現實,已有效助推“家、校、生”三方的全面參與與合作。
(二)評價系統再升級
2020年,為更好地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本校將原有評價指標維度由三個升級為七個,其分別是尚善的品格(德)、尚進的學力(智)、尚強的身心(體)、尚美的旨趣(美)、尚實的行動(勞),以及尚博的底蘊、尚暢的視野。圍繞“五育”并舉的“七尚”評價,加固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三位一體”,每個維度又圍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及特色課程等設置了19個子項目評價系統平臺,100多項評價指標,已逐步形成日趨科學、精準的大數據教育評價體系,其演進過程及效果正在不斷向好發展。
二、重點解決問題
(一)基于“五育”并舉,完善評價體系
立足本校“胸懷天下,格心致遠”的培養目標,圍繞“五育”并舉,對原評價指標進行了升級,更加科學、全面、客觀、具體地將評價指標由原有的3個維度升級為“5+2”個維度,其分別為:尚善的品格(德)、尚進的學力(智)、尚強的身心(體)、尚美的旨趣(美)、尚實的行動(勞);另加:尚博的底蘊、尚暢的視野。每一維度下又圍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校本特色課程等,設置思想品德、行為規范、自助管理、家庭表現、校本課程、競賽活動、學習動力、學習潛能、學習過程、學習成果、藝術特長、藝術興趣、心理健康、體能素質、勞動技能、實踐活動、閱讀拓展、研學活動、國際理解等19個子項目評價系統平臺,內含100余項評價指標,并設立4級賦分標準。
圖1“七尚”指標體系及數據采集對應平臺
通過自動采集和手動上傳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痕跡進行數據采集。如:圖書借閱、學業掌握、作業反饋等方面,通過智能圖書系統、智慧教學平臺自動采集數據,而課堂表現、社會實踐、獲獎情況、興趣愛好、家長評價等方面則是通過教師、家長、同伴的評價在課程管理系統、德育管理系統、體質健康評測系統等平臺手動上傳數據。海量的數據分析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二)精準評價數據,提高教學質量
升級后的學校智慧教學平臺,包含閱卷系統、備課系統、資源庫、作業系統、閱讀系統和錄播系統等,在不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場景和習慣的前提下,大數據教育評價系統大大減輕了傳統教學中的低效重復勞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還促使教師的教學思維從傳統教育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式轉變,群體教育方式轉向個體教育。
(三)全面數字畫像,驅動因材施教
其一,依托大數據,可隨時觀測到每位學生“五育”發展的變化,從而有機會發現孩子的不足,同時通過學校、家長及時地指導和幫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優質均衡發展。其二,在學生“五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的“數字畫像”,可對學生實施精準式、個性化教育,可內化“五育”、培養特長,可有效找到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促使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品格和能力,及對未來長遠的理想目標。其三,根據“學生大數據駕駛艙”提供的全校學生動態變化的數據,可更具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學校層面的個性化教育方案,這不僅可為每位學子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教育,更可因大數據讓大規模“因材施教”真正成為現實可能,最終實現“為每一位孩子的快樂成長奠基”的辦學目標。
三、主要成效與特色創新
(一)融合碎片化信息,助力精準評價
AI課堂系統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不僅統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負擔、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數據,還進行數據間的比對和相關性分析,考察學生成績的影響因素,讓教師對學生有通透了解,并隨時互動反饋,令教學更具智能化。AI測評系統能基于海量的優質測評資源,系統幫助師生診斷學情,并快速生成診斷報告、形成學業追蹤檔案,其間產出的大數據更能幫助教師為不同學情和學力的學生制訂分類分層的學習任務,進而作出適切服務。教師根據“學生大數據駕駛艙”提供的全體學生動態變化的數據,通過大數據對每位學生的“數字畫像”,可讓學校更具針對性地設計出校級層面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可讓教師在切實規避、防范——鼓勵、贊賞學生時容易“浮光掠影、蜻蜓點水、掛一漏萬”,而批評、指正學生時又容易“一驚一乍、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的過程中,樂于、慣于以可屬內斂表達的“面對面、一對一”評價范式將方案的精神、內容逐一落到實處,并由此從容自信地展示自身工作的高效、優質、高貴、優雅。
(二)創新“五育”評價策略,提高育人質量
一是突出形成性評價。強調“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預測學生發展趨向,實現三個“統一”: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發展目標相統一;關注“結果優秀”與鼓勵“進步明顯”相統一;給出結論與給出建議相統一。二是實施多元化評價。學校把家庭教育、社會實踐、生涯啟蒙教育納入了評價系統,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習生活軌跡等,設計多維度的數據統計內容,并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因地制宜調整模塊各個維度,實現更客觀、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也讓大規模“因材施教”更具有實際意義。三是注重實測性評價。注重“實地” “實時”,通過對學生行為數據的實時記錄、深度挖掘,及時發現學生日常在“五育”方面的各項變化,動態勾勒出學生的發展軌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與幫助,為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提供助力。
(三)評價促進課程優化,驅動學生成長
善用大數據,切實優化“五育”并舉綜合評價的日常運作,能較好地驅動學校做好“校本課程特色化、選修課程多元化、特長課程鏈式化”工作;龐大的數據支撐,有利于學校對師生的教與學情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有益于學校對課程的開發與使用價值作出新的判斷,有助于學校將課程優化之路走得更好。善用大數據,使之成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一把優勝之鑰,正為學校成功開啟并呈現“以實用、高效、前瞻為基礎,以全面、精準、科學為原則,以學生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的行為數據為依據”的大規模因材施教、個性化全面育人工作的進程和業績帶來愈來愈高的美譽度。
作者:周雪紅
來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優秀案例